中秋時節,赤壁市官塘驛鎮御屏山林場一片熱火朝天,由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占地500畝的種豬基因資源聯合育種科研基地正加快建設,預計明年5月建成。
為培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豬品牌,突破生豬種業“卡脖子”技術,國家農業龍頭企業、湖北省養豬行業協會會長單位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主動擔當作為,聯合省內13家大型種豬企業,華中農業大學和湖北省農科院14位生豬遺傳育種科學家團隊,打造我國先進生豬育種平臺,探索聯合育種新模式,筑牢生豬種業安全根基。
聯合育種突破生豬種源“卡脖子”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生豬生產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生豬產業關乎國計民生。種豬是豬業的“芯片”,良好的種源既關乎生豬產業的存亡興衰,更關乎人民群眾“菜籃子”安全。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種豬嚴重依賴進口,“肉盤子”尚未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度珖i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打造協同高效的育種體系,持續推進企業自主育種,支持生豬種業優勢省份開展區域性聯合育種,培育區域性聯合育種實體8個至10個,發展基于全產業鏈的新型育種模式。
何為聯合育種?指在一定范圍(地區、省、全國)內進行統一規范的生產性能測定聯合(跨場)遺傳評估,將優良遺傳資源(種畜)共享。其目的是,擴大育種群規模(增加遺傳變異、提高選擇強度),充分利用優秀遺傳資源(尤其是種公畜),更有效地應用現代育種理論和方法,提升育種成效。同時,畜禽育種選育周期長、技術難度大、投入成本高,開展聯合育種,可減輕企業成本壓力,提升經濟效益。
在我國,聯合育種起步較晚,生豬聯合育種雖已開展20多年,但由于育種企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各自目標不一致、場間缺少關聯、交流合作不夠,造成聯合育種效果不顯著,未能有效提升我國生豬育種水平,甚至陷入“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生豬育種怪圈,影響了我國生豬產業的發展和豬肉穩產保供。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正全面推進,湖北打造生豬等10大農業主導產業鏈的號角已經吹響,革舊立新,聯合育種,實現華系種豬品牌“從0到1”的突破,時不我待,意義重大。
今楚聯合育種公司應勢而生
湖北是傳統的農業大省,也是生豬養殖大省,開展聯合育種有多重優勢。
占據荊楚地緣優勢。湖北地處中部,氣候高寒高熱高濕,適合動物育種,培育出來的種豬在全國各地都適宜生存。
聚合荊楚產業優勢。湖北是全國重要的商品豬生產基地,正常年份出欄生豬4200萬頭,萬頭以上規;B豬場居全國之首,同時是種豬產出與銷售大省,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承接區域性聯合育種的產品,有足夠大的數據庫提高育種效率。
具有荊楚技術優勢。湖北是生豬育種強省,省內華中農大、省農科院、武漢市農科院匯聚了國內頂尖畜禽育種專家和技術人才,曾打破國外壟斷,誕生首個生豬大數據基因組育種,培育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種豬,技術和人才優勢明顯。
面對國家生豬育種需要和湖北生豬產業發展需要,湖北企業理應主動擔當作為。作為湖北省養豬行業協會會長單位的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主動承擔起龍頭企業的責任,謀劃成立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由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發起,聯合省內13家大型種豬企業(包含5家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組建而成。其中,湖北省糧油集團是省內農業端的領軍企業,正大集團是上游飼料端的領軍企業,武漢天種畜牧代表上市育種企業,還有省內各地區育種領軍企業:鄂美種豬改良公司、咸寧神童牧業、湖北金林原種畜牧、武漢天健農業、湖北長盛育種,以及省內各地區最大的規;B豬企業:武漢銀河生態農業、湖北楚城光大農業、武漢艾福美生物技術、湖北大豐牧業、湖北天牧畜禽。成員企業涵蓋了生豬育種鏈的佼佼者,是湖北生豬育種技術水平和規;B豬的杰出代表。不僅如此,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還聚合華中農大和省農科院的14位生豬遺傳育種科學家團隊,通過合理的股權架構以及科學的運營模式,將股東們有機聯合在一起。公司通過繁育體系構建、大數據集成、信息資源共享、基因組選擇等現代育種技術的應用,著力解決我國種豬育種瓶頸問題,培育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系種豬品牌。
打造我國先進生豬育種平臺
作為我省首家種豬基因資源聯合育種科研機構,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將打造我國最先進的生豬育種平臺和生豬種業研發創新高地,建設華中地區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種豬繁育基地,為湖北乃至全國生豬種業的快速改良和基因提升提供優質服務,助力我國打好生豬種業“翻身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制定科學路線?茖W制定“資源引進-聯合育種-擴繁制種-市場推廣-信息反饋-優化提高-持續選育”聯合育種總路線,從國外引進杜洛克、長白和大約克3個品種6個品系種母豬2400頭、種公豬180頭,依托華中農大和省農科院生豬育種技術團隊,構建以頂級核心育種群為中心的四級繁育體系,打造表型組學、基因組學和信息學相結合的大數據育種平臺,創建聯合育種、基因傳遞等生豬基因優化技術。公司核心資源群育種科研基地位于赤壁市官塘驛鎮御屏山林場,項目總投資3.8億元,占地面積500畝,繁育區、測定區、環保區、種公豬站、投料中心、生活辦公區等功能區一應俱全。項目按照最先進設計理念,依據地形,構建生物安全三級防疫體系,采用多點式、全封閉、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保障核心群的高效安全生產。
創新合作模式。第一、建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股東之間不是簡單的合作與交流,而是在共同成立的公司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能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制定統一的育種目標、行動方案,并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目標實現。第二、股東既是投資人,又是客戶。股東按股權比例優先認購產品,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愁銷路,形成產業鏈閉環發展,保障育種公司持續運行,為育種事業提供持久支撐。第三、讓科研工作者做股東,當主人。作為股東的科研工作者既可以做研發,沒有領到課題則可以做評審。同時,分課題向全球招標,引入競爭機制。公司參與國際競爭,開放大數據進行國際交流。第四、建立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將年度銷售額的10%(約2000萬元)固定投入研發,向全球招攬優秀生豬育種人才。
瞄準國際一流。聯合育種項目通過整合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品牌優勢,能夠大大提高科技投入的產出比,力爭5年至10年持續投入,使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種豬基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我國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受到市場和消費者歡迎的華系種豬新品系,并在全國生豬養殖大省復制3個育種產業基地,提供祖代種源覆蓋全國三分之一以上。
推動產業升級。湖北年出欄生豬42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240萬頭、能繁母豬年更新80萬頭。聯合育種項目可提供父母代種豬120萬頭,完全能滿足湖北省生豬種業的快速改良和基因提升;可覆蓋湖北省規;i場3000萬頭的產能;初步科研成果為每頭節省50元,年可獲科研收益15億元,科研投入產出比超過1:50。
助推鄉村振興。隨著項目的建設投產和運營,不斷吸納農業產業的高科技人才進駐,形成農業科技人才集群,并且發揮集群效應,實現產業振興,創建人才振興平臺。
育種是一個優中選優且不斷持續的過程,周期長,見效慢。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賢忠表示,縱觀畜牧業發達國家的動物種業,發展初期以國家扶持為主,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國家更多從宏觀層面上進行政策引導,今楚聯合育種公司的發展,在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一定會行穩致遠,為國家種業安全作出貢獻。
|